2016年11月,郑万高铁湖北段建设全面启动,郑万高铁全线开工建设的冲锋号正式吹响;
2017年2月,郑万高铁襄阳段桥隧主体工程开工建设;
2018年11月,郑万高铁唐河特大桥跨越唐河连续梁成功合龙,郑万高铁郑州到襄阳段铺轨通道正式打通;
......
从无到有,历经几百个日日夜夜,每一项工程都在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创精争优的行动下快速而有序地推进,襄阳离高铁时代越来越近。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儿搬。”
2016年11月25日,在襄阳从事铁路建设的高级工程师李书兵被任命为武九铁路客运专线湖北有限责任公司襄阳指挥部指挥长,正式接管郑万高铁襄阳段建设工程。
即使在襄阳工作了20多年,对襄阳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即使担任多年的项目经理,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在接到郑万高铁的建设任务时,李书兵依然深感任重道远。“现在要顾及整个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外协调、标准规划、安全质量等等,时时刻刻都不能掉以轻心。”“以前经常凌晨3点睡觉,早晨8点上班,自从到这儿来就更紧张了——白加黑,五加二,没日没夜地工作。”自从接管郑万高铁襄阳段工程后,李书兵直言从没睡过安稳觉。“只要眼睛一睁,就在想问题,除了学习就是工作。”但这些苦和累都是他乐意的。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整个郑万高铁建设队伍中,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如此——为了赶进度,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为了争创精品工程,精雕细琢,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
尤其是和李书兵站在同一战线的11位驻襄郑万高铁建设核心团队。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因为建设郑万高铁,他们走进了襄阳。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他们就晚上开会研究项目建设,白天去施工现场抓落实,几乎每天都扑在工程建设上。
实现“中国智造”
从项目策划那天起,郑万高铁襄阳段建设团队便决定要实现“建设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管理目标,建设精品工程,争创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郑万高铁襄阳段全长约187公里,桥隧占比97%,施工难度大,人工风险高,要想有所突破,就得改变原有的模式——用机械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替代人工操作,但改变并非易事。
原来搞工程建设就是体力活,喊几个工人,稍微培训一下就开始施工,付了工钱就走人。现在需要每个单位培养机械化队伍,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现实情况是“越是熟悉业务,水平越高,越不愿意接受改变”。
在开工的前几个月,李书兵发现,不少施工单位还是按原来的模式运行,项目建设很难推进。为此,指挥部只好对施工单位全部喊停,进行指导教育,认识到位了再开工。
轨枕厂也是一样。在项目开工前,无砟轨道建设便被纳入智能建造中,但在验收轨枕厂时,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不得不把以固有模式建好的厂推倒,进行改建重建。“现在打隧道就采用数字化探测分析,安全又科学,不仅没有粉尘,还开着空调,像打游戏一样地指挥操作。”李书兵说,不仅如此,轨枕厂也是机器人工作,就像月球上的机械一样,平均日产三四百根,只需要8个人管理操作。
通过前期大刀阔斧地对这两件事干预纠正,郑万高铁襄阳段的建设实现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顺利完成了方家庙双线特大桥、清凉河双线特大桥、肖溪沟双线特大桥、高家坪隧道、刘坪隧道等重难点工程,也让郑万高铁建设团队在襄阳这片热土上实现了大量技术创新,刷新中国智造的记录。桥隧的重大技术突破、无砟轨道的智能建造技术在全世界也是首屈一指。
在郑万高铁襄阳段,每隔两三个月,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都会开革新研讨会,对工作中拍的视频或者对需要改进的器械进行研究。
李书兵说:“再小的物件也要创新,哪怕只是一个螺丝钉。”一旦创新技术通过验收,就会进行推广应用。
除此之外,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还经常去外地考察学习,将好的经验带回来,作为技术革新的指导和借鉴。
打造全线最美的铁路
盼望着,盼望着,2019年来了,按照原计划,郑万高铁襄阳以北将在今年年底开通。“当前,东津以北的路基和桥梁都已完成,无砟轨道预计将在今年1月底完工,铺轨工程预计3月1日开工,5月底通到河南,站房计划5月底完成屋盖,之后就是4个月左右的装修。”李书兵介绍,下一步就是建设绿色工程,实现一站一景、一洞一景,打造郑万高铁的最美线路。
其中,绿色工程包含绿化方案的设计和绿色二星建筑标准,既要实现铁路沿线景色优美,又要实现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站一景即按照襄阳一江两岸的古城文化元素设计车站的风格,使东津站跟城市融为一体;一洞一景即铁路穿过的每一个隧道的洞口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对于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而言,实现一站一景的设计目标更难。从建筑体量上看,东津站将设9个站台、20条股道,地上3层,地下2层,预留地铁层,年承载旅客480万人次;从建筑规模上讲,车站建筑工程由客运用房、辅助生产生活用房、客运辅助用房、站台雨棚、南北站台端范围内的站台及轨道、南北端室外高架人行平台、落客平台等组成。
建成后,该站将形成集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长途客车、出租车、城市航站楼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和“零距离换乘”,成为古城襄阳的“新夜生活夜生活网”和“新地标”,也将成为全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枢纽节点。
作为城市的窗口和城市的标志性大型公共建筑,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对东津站的每一个建设环节都严格把控。“最近我们正在研究东津站的施工事宜。”李书兵说,大到售票厅、卫生间、站房平台,小到门窗、幕墙、台阶,采取什么手段,怎么实现,每一项都要规划好。
为此,驻襄郑万高铁建设团队还将东津站建设的各项工作汇编成《精品工程策划方案》《站房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创精品工程制度汇编》等资料,进行学习研究、策划探讨。“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一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桥梁。襄阳自古以来便是七省通衢的交通要塞,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这是郑万高铁穿越襄阳的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襄阳也将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步入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当前郑万高铁的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到今年年底,郑万高铁襄阳段东津高铁站将开通,届时襄阳至北京只要4小时,南漳等地不通火车的日子即将结束,东津新区也将实现蝶变。(襄阳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