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饶平黄冈“德馨堡”

[复制链接]
武汉爱狼 发表于 2018-12-2 10: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潮汕地区的传统建筑以“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为主,不久前,笔者在饶平县城黄冈镇深处,发现一座防御性民间建筑德馨堡。

据称,这是目前黄冈镇城内唯一留存的土楼寨。不仅如此,德馨堡设计不凡,独具特色,和一般的客家圆形土楼大不一样。

防御性民居的典型:德馨堡存在超250年




德馨堡在黄冈镇楚巷居委古宫东南面,占地十亩。由于位处小巷深处,加上周围建了不少楼房,德馨堡不易为人所知。德馨堡附近有古榕一株,至今枝叶茂盛。和德馨堡一样,古榕年代古远。

当地人介绍,德馨堡又名“林厝寨”、“四方寨”。之所以别称“林厝寨”,是因为寨中原先居民是清一色林姓。至于别称“四方寨”,是因为寨的格局呈正方形。相传此堡是一块蜜蜂地,故建筑造型仿蜂巢模样。

德馨堡的门口,有匾额石,正面上书“德馨堡”3个大字,并有小字提示,此匾额立于乾隆十九年。步入堡后,可见匾额石背面是“为善最乐”4个大字。乾隆十九年是公元1754年,据此推算,德馨堡存在已经超过250年。

德馨堡四面建筑结构是:前面中央是一大门,两旁各有正房3间;后面中央是一大祠堂,两旁也各有正房3间;左右两面各有正房8间,四面共有角房4间。

正房和角房是两层高,高约5米。这些外围楼房,朝向堡外的开窗面积较小,它们和墙体的宽厚相配,充分体现了防御性建筑的特点。




堡垒正中,是供奉林氏先人的方形祠堂,祠堂和外围楼房相隔约10步。祠堂现在改为民居,两侧仍有对联“双桂家风远,九龙世泽长。”此联表明祠堂为林姓所有。但祠堂建筑风格倒是传统的潮汕式合院。此种方形堡中套方形祠堂的建筑风格,在潮汕地区建筑中,十分少见。

寨中并有古井一口,住民反映,古井自建寨就有,一度为淤泥填塞,居民后来又请人疏通,至今井水清洌。

纵观整座古堡,恰恰是“回”字形建筑格局,和潮汕地区一般客家土楼大不一样。难得的是,堡垒看起来十分坚固,至今,大门内的木制屋顶梁依旧来自建寨之初。

八十老人讲述古堡历史

林老先生今年80多岁,和老伴一起,在德馨堡中居住了大半辈子。林老先生介绍,原先堡的大门外,是一片空地,但后来在原先空地建了不少新建筑,使得堡看起来失去原来气势。德馨堡门口原来还有旗杆石,后来也都失去了。旗杆石上面,原来有一位出自德馨堡的清代武举人的名字。和武举人相对应的是,清代这里有一位杰出读书人,据说曾为清帝之师,但林老先生不能叫出其名字,只是模糊称之为“郭爷”。

林老先生还指出,原先堡的大门和祠堂之间有木门、屏风之类,后来都被拆除了。祠堂之内,原来还有清代的木制匾额,上书前述郭爷所写的“承先堂”三个金字,现在匾额也都荡然无存。

对于德馨堡的防御价值,林老先生回忆,抗日时期,它曾被日军攻击过,但日军没有办法进入德馨堡,于是胡乱用刺刀在大门乱刺一通。至今,德馨堡的木制铁皮大门仍有日军刀刺的痕迹。

林老先生还提及,一天深夜,有盗贼登上德馨堡外围屋顶,但不敢跳进德馨堡内部。因为德馨堡只有一个大门可供进出,盗贼惧怕只能进、不能出。盗贼走后,多年来,德馨堡再没有盗贼敢来侵扰。至解放后,德馨堡一度成为人民解放军驻所,后来才重新迁入居民。

■视点 古堡价值独特

据了解,潮汕地区土楼所在不多,但主要集中于客家地区。滨海地区的潮汕人集中之地,土楼更为罕见。黄冈位于饶平南部沿海,依旧出现堡垒式建筑,只能从防海盗、防兵匪等方面解释。

查有关资料,黄冈在明代,曾经受过海上倭寇的侵扰,正是因为海盗的活动,历史上有大城所、黄冈堡等防御性军事建筑出现。

位于闽粤之交的黄冈,是兵家经常过往之地,当年日军,也是从黄冈城外面的闽粤通道进入福建的。

正是由于兵事、盗匪的猖獗,民间不得不建出类似防御性军事建筑的民居,以保护自身。从保证安全角度出发,德馨堡早期的住户,都属本宗族林姓。只是到了后来,堡垒中的人家,才逐渐变为杂姓。

不仅仅是历史价值,古堡此种“回”字形堡垒式格局,是潮汕地区极少见到的。德馨堡对于研究客家防御性建筑在潮汕地区的变异,也有独特作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武汉爱趣(武汉夜生活 武汉狼盟 武汉夜生活论坛 武汉特小吃 江城风月传奇 武汉夜色 武汉夜夜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分类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武汉分类信息

更多+
Copyright  © 2013-2023  武汉爱趣-江城三镇剁饼子 江城风月传奇 狼萌武汉狼盟 武汉夜场 武汉夜生活  Powered   by  江城风月传奇 武汉夜场 武汉狼盟 武汉夜生活  技术支持:武汉夜生活导航